|
灾难级的配乐,此时应有#难听#。 |
|
老实讲把池松壮亮换成女的拍les片可能会好看一点,伊藤沙莉跟男的就不搭啊 |
|
8.5/10。驾驶我的车,在你的剧场里谈花束般的恋爱,我们走在街上在最大密度的蓝色夜空下跳舞,爱情是什么,可能是偶然与想象,可能是唱歌的鸟儿,虽然不是只有爱能让我生存,但我希望我们能夜以继日走下去。 |
|
賈木許說 拍成這樣請不要這樣cue我(誤) 並不覺得是另一種花束般的戀愛 大家都是分手情侶的故事罷了 前面一直都讓我覺得很悶 直到最後一段 尤其是兩人初次見面在巷子(?)裏跳舞那段 我才覺得使上勁了 而已經是最後十分鐘 有點浪費池松壯亮 |
|
喜欢这部的点在于,对比花束,它更好地营造了情侣,或者说互相吸引的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融洽的氛围,而不是用书、电影、音乐这种更为外在的可能会变为标签的东西去表现合拍。当然这也可能是得益于两位映画スター的演绎hhhh |
|
剧本无新意,片段叠片段,小聪明倒叙,量身订造一部拼图电影,而拼图电影一般拼不出真挚感情,我不是说电影里的情侣感情,而是一部好电影本身应该具有的真挚感情;叙事无重点,那就要看细节,但每段回溯都有太多人造细节太刻意;为什么日本的爱情电影总喜欢带观众到水族馆?因为浪漫。为什么浪漫?因为电影里的水族馆总是没人的。在两个人的蓝色里谈恋爱,必须浪漫;永濑正敏这个角色有何意义?我猜想只是因为他演过《神秘列车》,而导演太喜爱贾木许就找他出演这部电影,纯属私人致敬;池松壮亮还要演多久这种角色,又还能演多久;不喜欢这类爱情电影的原因还在于导演几乎不刻画人物的缺点,他们自由自在,活在城市,不讲原生家庭压力,穷却有很不错的住处,真理想;我又自言自语:你干嘛?爱情电影而已嘛,谁说爱情电影就一定要准确表达生活爱情? |
|
倒是觉得两位演员完全没有任何化学反应 |
|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介意,吃奶油蛋糕的时候,池松壮亮自己吃掉了那颗草莓。 |
|
看到最后就觉得,果然爱情还是需要一些奇妙的支点,因为能拨动人心弦的瞬间绝对普通但并不常见。 |
|
最后一个镜头麻了。看到最后所有发生的事情你都想起一点,然后你就会觉得这个电影后劲好大。 |
|
时间是反的,情感是正的,电影正是这样努力恢复我们的梦。 |
|
倒序结构揭示的是感情的生发、酝酿、升腾、式微和消亡,以自相遇起的每年生日为横断面(7月26日钟面是凝结时间的记录器,两次钟面之间是地球之夜降临的日子,是等待未来的延宕空白期),“稍微想起一些”共处点滴——悄然渗入各自日常,重逢之前的两线分述间细节对应(发夹、挂在墙上的裙子、猫、不自觉拉升,是前任留给你的隐秘基因和陈年刀);也是被如何被湮没的回想(流动感与车厢穿行于城市的运动感一致),倒回呈现将情感的重任逐渐剥离;愈接近结尾愈发轻盈——甚至再次感叹每个开端如此美好,而每次结束却又这般沉重,我们如何在情感的困缚中葆有自己,如何常怀自如姿态去面对彼此,如何在感情中保持实现自我追求与满足对方期待的平衡。
出租车司机虽来源于《地球之夜》,但体现吉姆·贾木许精髓的是永濑正敏,《神秘列车》之疏离感的翻版。 |
|
3.5 更喜欢前半段两人“分手之前”,单身的、孤独的、自由的、独立的、放空的那些瞬间。公园男人的戏太刻意。街头跳舞的那个长镜头好棒。 |
|
片名真好,真的就是稍微想起一些。一些散落在记忆中的,偶尔会想起来的关于过去的碎片。有一些、没一些,嗯,稍微想起一些。 |
|
第四年生日的时候叶抱着照生说“已经过了七分钟了 离什么过了七分钟呢 我也不知道”,原来是第三年照生说“明年求婚吧”。好讨厌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的人啊 |
|
和自怜、小资情调溢出的《花束》比起来,像是一扎深夜居酒屋的冰啤,微苦却真实。在这里,恋爱激情的消退乃至落幕,或都无需多么庄重的理由, 它更像是给尘埃落定后的自我重审,找回在情感中的自我心灵史而非实际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因此我们才能从舞蹈生涯中断的男主,和落伍于时代的女主身上,体察到一种深陷往事粘连的落寞和无力感,与新冠大流行撕开的人际裂缝相衬托,构成了个体愈渐原子化的缩影(以永濑正敏串起的贾木许宇宙)。庆幸的是,关于爱的微小证据和标注,并不会被埋没于时间的进程,而是充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水族馆,出租车,剧场……对这些流动空间敏锐的注视,也是影片日影味最足,也最让人倍感亲切和动容的地方。 |
|
想起一个细节,女主刷车的时候不自觉甩起得胳膊,原来是之前两个人之间默契地律动。一点点追忆往昔,几年而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动,一个人从眼神黯淡到曾经充满希望,这种感觉是某天我站在阳台上,想起了你,想吃一块蛋糕,因为今天是你的生辰。未来的每一个今天,总是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你。 |
|
倒叙版《花束般的恋爱》《地球之夜》。欧容的《5X2》也是这样的结构,倒放徒增了一些伤感。像白开水一样的爱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是草蛇灰线,但是过几天后你总是会想起来,这两年好多日本爱情电影都是这样,余味不在当天。【幻月字幕组】 |
|
一直到了最终,才感受到,我们无法成为大人,留在身体里记忆里和灵魂里的,全是脆弱和稚嫩 |
|
失恋的人去电影院看爱情电影,就像在里面烧炭自杀。 |
|
这几天看日本导演的作品,总觉得日本人还是哪里人,揭去文化标签,撕掉外面那层语言的包装纸,大家想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都孤独、受伤、然后错过,却就是很难不爱某一类人。靠近、倾诉,反反复复不得不失去,所以有了电影。 |
|
这个角色完美适配伊藤沙莉。看得出来导演想在性别上做些颠覆,调整被社会所期望的爱情关系中男女的理想人设。女生可以抽烟,开车,主动表达爱意,这种试图中性化的处理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而伊藤沙莉的气场,特别是充满磁性的嗓音完全没有辜负期待。剧情上面用一个钟来倒叙还挺有趣,追忆过去就像从此时此刻往远端发射一条线,每次都会稍微想起一些。先知道结果,再知道原因有时候反而会更打动人。我们来到当下,总会反思何以酿成这种局面,对所经历过的一切进行重新审视,毕竟明明当初是那么合拍。看完我们的曾经,对于离分,可能到最后还是没有释怀,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总会有下一位新贵,陪你一起吃生日蛋糕,在路灯下跳你编排的舞。疫情阻隔了人与人的距离,但落得如此地步,真怪不得疫情。(2023.02.26金鸡国际影展 0414 |
|
不直接提年份而隐晦地用星期暗示比较高级 |
|
全片都没有很失控 唯独最后太阳照常升起崩溃大哭 爱情 一场重感冒 |
|
年度爱情日影。松居大悟比今泉力哉更能撩拨我的心弦,因为他更明白爱情是日常的奇迹。电影和音乐固然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但爱人不是用它们来指认彼此的存在的,因此喜欢《稍微》的观众会推开《花束》,只因为后者给出的是一个太符合预期的模板。《稍微》选择了倒叙的形式,选择了生日这一天,却抹去了造作的仪式,抹去了人物的自觉,生硬的记忆碎片随着叙事的倒转流动起来,直到观众也稍微想起一些爱与痛的瞬间。啊,真的看到了一批日本中生代导演在各自以相当“原创”的方式去拍爱情这件事。 |
|
作为恋人的时候,温存的片刻就算想起来,还是会给它们打一束光仔仔细细欣赏,再步子轻快地回过身。伊藤沙莉表演特别的怡人 |
|
地球之夜东京篇。也就比爱情是什么好出100个花束般的恋爱吧。伊藤终于熬出头🆘 |
|
先于情节创造属于场所的直觉记忆,再用接近即兴的人物瞬时状态不断刷新对于空间的“初印象”,倒叙的顺流。刻画爱情不需要金句,只需要暗号;暗号失效了,爱情便也消失了。伊藤沙莉的表演异常动人。 |
|
很好奇坐在影院后排的不知道贾木许是谁的女孩以及耐心讲解贾木许是谁的男孩在若干年后会不会稍微想起这一刻。 |
|
1.既轻盈又精巧,一方面采用写实拍法(自然光、长镜、生活流)并略过戏剧性场面,另一方面又围绕生日兼定情纪念日展开(回忆式)叙述,由此达成节日时间与日常时间、特殊仪式与俗常生活间的交融。2.影片彰显出了6年爱情生活时空中的差异与重复,在日复一日的惯常行为(做操、逗猫、拜地藏、练舞与开出租)、不断复现的空间(照生家、出租车、舞台、酒馆)与年复一年的7月26日里,爱情与世事的成住坏空展露其间。3.片段式倒叙结构源自李沧东[薄荷糖],从一段生命的苍凉告终逆时回退到最初缘聚的美好时刻。今昔对比反差强烈,在抽丝剥茧的同时又处处留白点到即止,引人遐想与回味。4.叶与照生的对话(-无论你变成怎样,我的心都不会变;-如果变了还喜欢我,那就是不喜欢现在的我)点出了爱情中最大的无奈——恒常愿想与流变现实间的矛盾。(8.3/10) |
|
演员选得“太好了” |
|
20220816,北影节资料馆场次。散场后一位小哥向女伴哀嚎:什么安哲什么塔可夫斯基,霓虹酸甜爱情片治愈一下午亚历山大的绝望! |
|
为最后一个镜头加一颗星。心动是宝贵人生里会静止下来想起来的东西。 |
|
很好松居大悟你挽回我了。一上来车内外空间的利用和声音处理就不错,街景拍的有几分贾木许的神韵。剧本简单也扎实,拍出了不少可爱的日常(浇完花再浇浇自己,每天朝着路边的神明拜拜)。超级喜欢出租车确认心意的那场戏,车内到车外,自动车门、灯光和城市风景,调度拉满,还有些幽默在里面。ps永濑正敏才是最贾木许的。 |
|
原来没有背景音乐的现实生活和日常对话如此枯燥尴尬,但爱情降临时,一切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于是我们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们可能稍微想起一些片段,会轻叹一声,也仅此而已了。 |
|
相遇那一刻的自己,如果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会责怪自己为什么把一切搞砸吗?但或许不要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和谁相遇,都只做着「谢谢你送我一段闪闪发光的记忆」,这样即使日后分别,攥紧些星星点点的片段,也足够照亮独行的路了。 |
|
有极度日常生活化,细腻如奶油丝滑,慢镜头记录擦拭清洁玻璃般的二人小世界。双线交叉跳跃,也很电影感。但剧场、跳舞、艺人(演员)、贾木许的元素掺杂在内,它在疫情笼罩的现实前后,似乎划出了一道更大的爱恋鸿沟。鸿沟体现为它有很平成风的生活化一面,追求魔幻时刻,但又有个人比较咯噔的——开BGM放歌。许多人反复cue它与《花束般的恋爱》的比较关系,而我的理解,它更为贴地的部分,其实也像太平洋那头的《爱乐之城》,只是参照池松壮亮与伊藤沙莉的卡司汀外型。导演似乎在做减法,更希望二位真的隐藏在人海,被生活的暗色吞没,而不是因为星光大道失败,城市之光黯淡。就连酒吧老板,也正确如要冲刺奥斯卡。 |
|
今天你好吗?害怕的时候常常想到你,想着你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逗我笑,然后什么事就都没有了。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和你在一起。过去我常常这样,每天都想好了很多话要告诉你,最后却始终没机会说。我们的日子就像所有人的一样,这些年我常常问自己过得开心吗?答案总是,没什么不开心啊,于是也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了。你总是轻易地就放弃了我,我想就是因为这样我才离开你。你从来不争取,我想我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离开你这些年,我从来不愿对自己承认我后悔,我以为这样就算我赢了。天知道,我知道。这一辈子很快就要过去了,而我们的一辈子更是只有短短那几年,如果我们的一辈子是在一起的,或者今天我根本不会去问自己快不快乐。可能什么事都一样,我们麻木,一拖再拖,终于自己放弃了自己。我们只能活一次,你知道吗? |
|
天山1厅。剧本设计感挺重的(酒吧大叔、乐队主唱、蛋糕),但这情绪的洪流啊,一旦锚定时序中的驻点,就汩汩而出,倒叙天然带着后见的物是人非,让甜蜜都披上物哀的滤镜,日本社会的高语境和停滞感,构建出一种人与物的亲密,年轻人天台烟花潜行水族馆联谊晚归,不担心回家路上一小时,也不在意司机灯光师不体面,他们好像一直活在“附近”里,成田即是远方,记忆便是乐园。 |
|
没有相遇的前40分钟真的好喜欢啊!同一个日子重复再重复,同一个人,同一条路,同样的句子,但心境早就追不回来。时钟的数字不断跳动,那些穿行在时光缝隙中的细密针脚才慢慢显现出来。我们始终无法知悉两人故事的全貌,只是随着思绪一片片捡拾起散失在物是人非中的短暂闪回,再一一拼凑理解,这样一来多少会把自己的记忆填进那些空白,回过神来已经代入过多。池松壮亮含着泪光对乐队小哥说的那句はい 何度か好让人心碎啊。 |
|
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another version |
|
演员真是选得太好了,不过大部分恋爱被这么一拍怎么都差不多啊!好落寞。一开头就想到《地球之夜》,结果还真联动《地球之夜》 |
|
还是挺感人的,渐入佳境。本来觉得开始的《地球之夜》有些刻意,越往后看越觉得在那时那刻它的出现的确有很大的合理性。电影里那个每年每日等候在那里的男人在不停回溯的时间里终于在某天和妻子重逢,这个设计太棒了。 |
|
四星半。时代下行之重与年岁滋长之痛重叠,陷入生活的寂寞缠斗,与他人的关系日渐疏离,却越来越难守住来之不易的稳定关系。重来的机会不再有,于是往事缠身之后,想要回到过去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类似主题,《花束般的恋爱》太在意提炼因果,没有稍微想起的克制自然。人们在一起或分开,多数时候,没什么能理清楚的缘由。花束之外,跟《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也非常像:两片去年在日本几乎同时公映,都采用倒叙结构,女主甚至都是伊藤沙莉。《我们》的结尾不错,而《稍微》全片都好。 |
|
3.5。松居大悟的片开始有老炮范儿了:铺陈非常有耐心,看完后劲很足,每个片都会有一个独具匠心的梗(比如《日暮》是死者夹在生者之间告别,本片则是同一日编年体的倒叙)。但也开始有一些难辨好坏的风格显露:如本片情绪铺排过满,几乎留不下回味余地;或者过分强调结构的封闭咬合,几乎要滑到匠气的一边。 |
|
正如片名所指的那样,通过碎片记忆一点点回到过去,稍微想起一些。这种善用“时间”的处理,让人感慨良多。尽管它不是戏剧性的,而是一系列的小事情,也没有一个Happy Ending,但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的原因啊。 |
|
两个生命短暂交汇,然后连道别都不存在,就此分离,此后余生也不再相见。可是五年乃至十年之后,包裹在那血红的夕阳里,突然想吃奶油蛋糕,想去水族馆,想到被丢进垃圾桶的那束花,想起初见时夜幕下跳的舞,想起那时开着车边哭边说“可我还是喜欢你”。但也就只是稍微想起一些,我甚至都快要忘记你的样子了,曾经连闭眼睡觉都舍不得只为了一直看着的那个,你的样子,全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
|
真棒啊,回到恋爱开始时,导演将一个破碎的爱情故事一点点复原了,而我的心快碎掉了。 |
|
更像是一部“(软)时间循环”电影。主人公通过召唤爱情来回应疫情生活,最终,跳出了7月26日的时间循环,也跳出了疫情的死循环……和《花束般的恋爱》没啥可比性。松居大悟在结构和视听上有想法,可称为光与暗的变奏。土井裕泰呢完全是被坂元裕二牵着鼻子跑的。论写实度的话,只能说松居追求生活流,但没觉得很写实,和坂元相比,是各有各的设计感。但松居写细节确实写不过坂元啊,所以《稍微想起》爱情浪漫的部分不够心动…… |
|
看的时候会不停地想起波米对《瀑布》的解读,确实实打实的是一部疫情电影。诚然我们与19年前的世界的关系就像是与前任的关系一样,也不断令人回想起自身的经历,如何初入世界、从甜蜜过渡到充满戾气、再逐渐在失去中继续活下去,恰好时间段是微妙重合的,于是在偷偷溜进歇业的水族馆起舞的那段,真就突然想起了什么。松居大悟这次基本放弃了前作那种想要控诉整个星球,连讨论死亡都要轰轰烈烈的少年心气,结果确实在固定机位制造出来的舞台感中,情绪的代入要胜过近年同类型作品(《原来我们都没长大》\《花束》)不少。也确实由头至尾都很适合作为虚拟(?)上影节的开场作品,就想吐槽下Amazon为啥“吹き替えよりも字幕で”结果没CC字幕,不是长宁人看得有点累。待二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