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影片已经不可以从电影层面去评判,当你知道是马浚伟的亲身经历改编,当你同样比同龄人经历过了至亲死别,当你在她离世之后不断自责、追悔、懊恼、抑郁、冲淡、平和、走了下去,你才能对这样的影像共鸣与共情。PS,片中一再响起的男声插曲,是叶德娴的《赤子》,用在她演过的剧《纵横四海》母亲自刎那一集,这支曲子竟然在这部电影里重逢相遇,更贴合地诠释了“母子”主题。 |
|
boring不能引起没有类似经历的人的共鸣 电影元素太多太杂了 |
|
非常触动,也非常感动!马导演真人真事改编!爱要及时,放下过去,关心身边人,关心情绪病患者,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
|
理解是主创的亲身经历,花费很多心血想去拍好。但是拖沓的电视剧苦情戏码,真的不好看。 |
|
#电影_生前约死后#他曾是鹿鼎记中意气风发的小玄子,也曾是多才而又深情的曹植。而如今的他以自己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自演这部名叫生前约死后的电影,用真挚的感情带给观众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就是@馬浚偉 |
|
但凡是有感情的親人,無論是在病痛中的漫長告別,還是死亡突至來不及道別,那種失落和痛苦都是無法做好預判和情緒管理的。前些年我長期受糖尿病困擾的外婆查出乳房有腫塊,曾經嘗試過跟外婆溝通要不要做活檢的我知道,你不能動用親人對你的愛和信任去勸說和誘導,甚至是逼她去做她自認為沒有把握的事,假如風險太高避免不了最壞的結果,愧疚和痛苦會成倍地糾纏著你,你越愛對方就越不肯放過自己。外婆所幸目前一切安好,但這些事至今都能令我哭得難以自抑。如今我總是隔三差五回去陪外公外婆,也是因為知道,有些陪伴等不及我們「終於有時間」。但精神科醫生的設定還是一如既往地令人無語,撲面而來的不專業感,哪怕說是病人臆想出來,我也相信。經過這兩年,人確實是更眼淺了,生離死別總是能令我哭崩。 |
|
这是马导一部很私人的电影,如果我看的是舞台剧版,应该会哭的更夸张。从舞台剧搬到大荧幕,对于这个故事而言,显然是被削弱了很多,虽然故事简单俗套,但母子的题材对于我而言永远都是泪点。马浚伟从演员晋升为编导演全能的艺人,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可想而知,起码在这部作品里,他对于母亲的感情有了自我表达,应该也可以适当地放下。 |
|
本片改編於馬浚偉自身真實經歷,並在已有舞檯劇劇本基礎上進行改編。只是馬浚偉是首次執導,亦是電視藝員出身,在拍攝之時仍然不知覺帶著電視思維去創作,務求煽動觀眾情緒,加入不少戲劇轉折和幻想情節,卻未能好好協調氣氛的轉換,甚是可惜。 |
|
精神科医生不能这样介入患者生活的,拜托编剧了解一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都这样了。 |
|
感情戏酝酿充沛,动人,不可倍速,好片,值得一看! |
|
爱要及时
泪目 |
|
个人风格明显。导演自编自导自演。个人经历。最好奇的是导演自己真的得了精神分裂了没? |
|
接受离开,学会告别,是人生的路 |
|
没有一些生活经历的估计看不下去,没有一定年岁的估计看了也没什么感觉。剪得有点碎,没看介绍直接看片的,开头会以为是惊悚片。 |
|
2020的杀手是除了用同一个拍摄现场还同一块木板打头吗。。。(感觉是故意的 |
|
香港这种小市民情怀的片子不错 |
|
再 見 不 再 會 |
|
有点太用力了 |
|
马浚伟先生演得非常好,拍得也用心。小道具小布景做得十分精细,镜头好看。不过有些剧情,比如车轮救美、相认即死之类,太老套了。 |
|
映前会看的,比想象中要棒!!!人物鲜明不无聊,剧情紧凑不拖沓,影片拍的很美,情感表达到位,很动人!!!影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会,使用的表达方式却并非说教,而是用导演自己狼狈不堪的经历作为剖析案例,向观众娓娓道来。我觉得,这世界上最孝顺的孩子,也就是这样了……好评!值得看! |
|
金鸡第七场 3.5 导演兼编剧兼男主 作为导演处女作还不错 演技很动人 整体很煽情 但还是觉得有些地方用力过猛了 |
|
?? |
|
冲着顾美华看的,但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
|
? |
|
马生跟很多初学者一样拥有很丰富的表达欲望,但是我相信马生多几部戏的磨练后能学会怎么把欲望收起来。 |
|
整个就一妈宝男的自我修养!好久没有打一星了。全程尬。不是我没有感情,是这电影过度消费的亲情。看标签有一个“导演亲身经历”,好吧,想表达的我都明白,只不过你用力太猛了适得其反。 |
|
学会告别 |
|
这是一部马浚伟的私人电影,这一切都是真的,痛苦是真的,治愈痛苦的过程也是真的,看的我全程爆哭也是真的。 |
|
真情感加一星。 |
|
母爱是很感人的,最后顾美华出来说阿妈怎么还会有假吗,特别的打动人,马浚伟还是放进了太多东西,幻想这个情节完全不用,反而模糊了要表达的情感,有顾美华这样的好演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对戏都是动人的,片尾曲是当年马浚伟自己创作的给妈妈的倦,依旧很动听。 |
|
想想当年那个义气风发的康熙小皇帝,后来因为抑郁症好久走不出来,据说每一部导演拍的第1部电影都是他自己的生活,看到他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看到他与母亲的心结和深沉的爱恋,也让人有所触动,无论怎么说,第1部电影总值得鼓励。 |
|
小玄子的演技很惊艳。同样是追忆亲人,相较LHY,我们更喜欢这样的娓娓道来。 |
|
将悬疑的元素加入到亲情片里面的确有些新意,更是导演主角马浚伟的亲身经历改编,更加让人感受到角色的真情实感。
不过可能兼顾是舞台剧的剧本,充斥了很多的个人表演镜头,而且表演的过猛,剪切有些混乱。
虽然影片前期在啊伟的精神病中塞了不少是有意思的视听元素。整体拍摄风格挺温暖,但是还是缺少了电影的质感,有些遗憾。 |
|
不算复杂,大概也能看出来是主角有精神病,有感动故事一般。 |
|
像电视剧,又觉得像mv,甚至杂志大片的反正就是没有电影感觉。。。 |
|
马俊伟的自编自导的 |
|
香港这种形式下还坚持拍电影,厉害 |
|
开始有点惊悚,后面有点虐心,但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是非常好看那种。 |
|
见到哥哥很开心!!哥哥本人超级好!!!超级帅!!!主动和每个粉丝握手聊天,太温暖~ |
|
马浚伟太有才华了,苏有朋啊!对生命的思考,对亲人的怀念,都是让人看了心痛的回忆。不管片子品质如何,敢碰这个题材,都可勾起有同样经历的人的共鸣。 |
|
金鸡电影节看的,影片质量堪忧,虚焦问题,延时摄影跳的...一个场景好几个配乐垫着,然而现场主创交流大家都是一顿夸,可是明明大家看的时候都在玩手机啊...人格分裂、至情分离、异度空间想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更别说故事本身的问题......从演员过渡到导演真的需要下功夫啊 |
|
看爛片需要勇氣。預告已告知會很爛,但沒想到真的很糟糕。開場五分鐘已經看不下去。故事與敘事技巧雙重拙劣。觀眾無法看到真實情感,祗看到如劣質電視劇般倒模的情感。若要強行比較,大概比《九龍不敗》還要差個十萬九千里的感覺。。榮登2019最差港片 |
|
主题100分,但表达要加油。还是谢谢关怀的心意。 |
|
用力过度成了妈宝男。 |
|
私心實在非常想給予十星好評。這是我和朋友們在戲院看的最壓抑的電影,從表演到剪接的各種尷尬,在醫院推輪椅卻忽然要抱起他那一幕的刻意煽情徹底爆發。在這麼嚴肅的院子裏,我們歇斯底里地壓抑笑聲將近20分鐘,幾近窒息,是我觀影以來甚至是人生以來笑得最劇烈也最難受的一次。完場時馬導演親身出現,竟然不少觀眾說是身同感受,影院一下子彷彿變成了教堂似的,弄得我和朋友們都不好意思離座,還被導演指名問我們的感受,真是尷尬得發瘋了。起初我們是看到他的製作特輯,說導演如何努力種種,故此我們也只能稱讚他的努力吧。最後好像還有一位美術指導在場,馬導演竟然還問自己會否奪獎。我咽喉的笑聲又再一次爆發然後吞噬下來了。 |
|
妈妈是幸福的吧 |
|
爱要及时… |
|
FOCUSHK 2021 |
|
很记得这个对白:嫁个唔好既人,真系仲惨过做鸡。马浚伟确实有点用力过猛,只剩哭戏不错,小打动而已。兄弟情/母子情,神叨的情绪病处理方式,一切显得莫名其妙。看起来没问题,但一切都是问题,大概是编排问题,整体太电视剧了。 |
|
22/12/2019 @ CC Victoria。理解馬俊偉想把自己的經歷和大眾分享的心意所以決定自資自編自導自演,但作為觀眾實在無法因此而忽視電影在創作和執行上出現的大量問題。電視劇式的三機拍攝分鏡、每個畫面都要塞滿配樂、MV式借酒消愁、余香凝3歲已經會玩扮醫生遊戲、打架時手上忽然出現的木棍..... |